明星后援团 > 明星资讯 > 诺贝尔文学奖的民歌之王鲍勃·迪伦,是这样炼成的

诺贝尔文学奖的民歌之王鲍勃·迪伦,是这样炼成的

2016-10-14 09:19
来源于:腾讯娱乐

鲍勃·迪伦(资料图)

Bob Dylan(鲍勃·迪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恐怕也是这个奖项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跨界,不知道对于酷爱爵士乐的村上春树来讲,这算不算是打击中的一个暗示,让他可以鼓起勇气创作音乐,从此站到“格莱美”的舞台……

这是闲话,不用当真,谁若当真,不负责任。说回Bob Dylan的这次获奖,其实更像是他给诺贝尔文学奖充值,而不是诺贝尔文学奖为他镀金,因为说到Bob Dylan作品的影响力、渗透度,他其实早就已经是事实上的无冕之王,是当代的桂冠诗人。

虽然Bob Dylan是一个艺术生命常青的人,但和所有大师一样,他也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作黄金期,而这个黄金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格林威治村的小民歌手,到慢慢成为抗议民歌的扛把子,Bob Dylan在音乐生涯的最初十年,就奠定了自己音乐人生大半的成就,而且还影响了美国流行乐乃至华语流行乐的进程。

现代人的时间是宝贵的,看书要看名著,听歌要听经典,除了全套癖、超级粉丝和传记作者之外,其实对于Bob Dylan的了解,无须那么事无巨细的罗列。既然他的精髓都在六十年代,那么就让我们从他六十年代的专辑和单曲聊起,并止于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的Bob Dylan专辑

《Bob Dylan》(1962):

虽然这张唱片中仅仅只收录了两首Bob Dylan的作品,但由Bob Dylan演唱当时格林威治村其他民谣歌手的作品,则不仅呈现出Bob Dylan早期音乐创作的来源,也为当时前Bob Dylan时代的美国民歌史,留下一份宝贵的音频资料。值得一提的是,The Animals日后的一首经典作品《House of the Risin’s Sun》的出处,正是来自于此张专辑。虽然这首歌同样也是Bob Dylan从一个名叫Van Ronk的民歌手那里听来的,他也只是个二传手,不过The Animals翻唱的版本来源于Bob Dylan,则又是确凿无疑的。口耳相传,这正是民歌的魅力。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1963)

这是Bob Dylan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创作专辑,在这张专辑里,Bob Dylan除了翻唱了一首传统民歌《Corrina,Corrina》,以及与人合作创作了《Honey,Just Allow Me One More Chance》之外,包办了其它十一首歌曲的创作,也是他抗议歌曲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的开始。

专辑最为知名的还是一曲《Blowin’ in the Wind》,这是以反战歌曲历史上圣经式的作品,也开创了Bob Dylan音乐生涯的新时代,并且让他从格林威治村一大堆民歌手中脱颖而出。1994年,随着电影《阿甘正传》的引用,更是拓展了它的流传度。与此同时,他在封面与那个名字Suze Rotolo的初恋女友相依相偎的封面,更是摇滚乐史上最为温情的一张封面。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1964)

到了《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Bob Dylan终于拥有一张完全原创的专辑。由于唱片公司安排的制作人擅长制作爵士乐,因此Bob Dylan在这张专辑的录制过程中,过得并不愉快,但即使如此,这张唱片也仅仅花费了五天的时间就告完成。其中的专辑同名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更成为日后民运运动的经典作品。

《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1964)

功成名就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对于Bob Dylan这样志存高远又不不愿意被标签束缚的音乐家来讲,却并非如此。由于之前两张专辑在商业上的成功,Bob Dylan也很快被当成是美国民歌界激进分子的代表和英雄人物,但这一切却让Bob Dylan不爽,于是通过“鲍勃·迪伦的另一面”这样的专辑面,表现出他对这种世俗定位的不满。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1965)

配合1965年新港民谣音乐节将民谣插上电的举动,Bob Dylan在这张唱片里,也同样采取了A面是民谣,B面是摇滚的编排模式。再度呈现出Bob Dylan不愿受束缚,“滚石不生苔的性格。

《High way 61Revisited》(1965)

Bob Dylan于1965年推出了备受好评、同样也在摇滚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经典位置的专辑《High way 61Revisited》。专辑有多经典,其实只需要其中的一首经典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就可以说明一切。而这首歌同时也是“滚石”杂志评选的史上最经典500首单曲排名首位的作品。

《Blonde on Blonde》(1966)

这是摇滚乐史上的首张双唱片。和一年前的《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一样,Bob Dylan同样在这张唱片里,用了一半是民谣、一半是摇滚的编排形式。即使不谈论音乐上的经典意义,但就这种载体格式的影响力,就足以让这张专辑名垂千古。也正是有了这张唱片的出现,为之后The Beatles的《White Album》、Pink Floyd的《The Wall》,Guns N’ Roses的《Use Your Illusion》,Eagles的《Long Road Out of Eden》等经典双唱片的出现,扫清了载体的障碍。

《John Wesley Harding》(1967)和《Nashville Skyline》(1969)

Bob Dylan在经历车祸重创复出后,却出人意料的接连发行了两张乡村唱片。也正是这段车祸休养期,让Bob Dylan激进又喷发的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缓冲,让他可以在传统的音乐滋养里,及时得到充电和补给。

六十年代的Bob Dylan四大单曲

歌曲:Blowin’ in the Wind

时间:1963年

和许多Bob Dylan的创作作品一样,《Blowin’ in the Wind》这首歌,最早却并不是由创作者Bob Dylan本人唱红的,唱红这首歌的是一个名叫Peter Paul And Mary的组合。这个组合的经济人Albert Grossman,同时也是民歌天后Joan Baez的经纪人。

《Blowin’ in the Wind》也宣告着一个更成熟的Bob Dylan的诞生。在创作这首作品之前的Bob Dylan,虽然和纽约大多数民歌手一样,创作了大量的抗议歌曲,但更多还只是体现在就事论事的表面。而出现在当时《小字报》第六期封面的这首《Blowin’ in the Wind》,则无疑是Bob Dylan创作水准的一次升级,也让他和纽约众多的抗议歌手,开始拉开了距离。歌曲虽然是当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越战争的产物,但却跳出了口号的创作模式,而将思考和反省这种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让抗议不仅仅只是抗议,而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发了所有歌迷的反思,比直接的抗议,显然后劲更足。

歌曲: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时间:1963年

相比于《Blowin’ in the Wind》的引人思考,《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这首歌曲中出现的那种神秘莫测的末世氛围,更预示着Bob Dylan创作上和结构作品时日益成熟。

音乐创作上,Bob Dylan则同样体现出一种民歌创作传统。《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这首作品的音乐,并非完全出自Bob Dylan之手,却是取材于一首中世幻的英国童谣,甚至就连对话体的格式,Bob Dylan也将其借鉴了过来。而在传统民歌优美的旋律和格式,以及Bob Dylan充满着神秘诗意歌词的作用下,这首老民歌作品也很快焕发了新颜。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反战经典,更成为摇滚和民谣音乐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史诗型作品。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同样被后人解读出了多种的创作动机,而其中最公认的,就是这首作品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古巴导弹危机”。Bob Dylan虽然运用了这个动机作为创作主题,但却并没有把作品仅仅只是停留在批判核战争,呈现美国民众的恐慌之情的表面上。而是几乎用文字营造出一个末日的戏剧场景,极尽恐怖之能事,将一种末日图景呈现在歌迷面前。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时间:1964

如果说Bob Dylan在《Blowin’ in the Wind》这首歌里提出了迷惘的问题,那么到了创作《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时,他无疑已经有了鲜明的确定。是的,“时代变了”。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是最能体现早期Bob Dylan“新左派”立场和激进主义特点的作品,整首作品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向旧传统决裂的精神。

更为有意思的是,在这首歌曲发表三十年后,Bob Dylan又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应某广告商的要求,将这首作品用在广告里。看来,和固守传统的Pete Seeger相比,Bob Dylan显然更懂得与时俱进的变通之道。所以,他也能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永不落伍,Like A Rolling Stones……

歌曲:Like A Rolling Stone

时间:1965年

《Like A Rolling Stone》这首作品对于Bob Dylan的音乐生涯而言,同样也是一个转折点,是他由格林威治村的民歌手走向摇滚音乐、走向大众视野的分手岭。也正是在《Like A Rolling Stone》发行后不久,Bob Dylan带上“保罗·巴特菲尔德蓝调乐队”(Paul Butterfield Blues Band),在新港民歌音乐节上正式将民谣插上了电,从而将民谣带到更为现代的舞台之外,也让摇滚乐在“猫王”解放身体的基础上,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Like A Rolling Stone》创作于Bob Dylan的英国演出后,这也是以The Beatles为首的“不列颠入侵”之后,美国流行音乐工业一次成功的反击战。不过,英国巡演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一方面却是那些单纯的民谣歌曲,再也打动不了歌者Bob Dylan本人。也正是这个困惑迷惘期,Bob Dylan用打字机打下了长达6页的一首诗作。

和Bob Dylan的许多作品一样,《Like A Rolling Stone》同样充满着多重的寓意和神秘感。而歌曲里对某位女性朋友的嘲讽,也在当时被认为Bob Dylan抛弃“糟糠女友”Joan Baez的铁证。的确,当时已经对传统民歌感到厌倦的Bob Dylan,或多或少也因为这个原因,慢慢疏离了民歌王后的女友Joan Baez。但从《Like A Rolling Stone》里,其实更多体现的还是Bob Dylan当时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不拘泥于传统,一种无论面对什么处境,都不停向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被后来许多的摇滚音乐人继承下来,甚至在多年后,还有一个名叫“滚石唱片”的音乐厂牌,通过其前二十年的经营,影响了整整一代复一代的华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