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后援团 > 明星资讯 > 鹿晗像《择天记》女主角,是性别定义产生的错觉

鹿晗像《择天记》女主角,是性别定义产生的错觉

2017-04-26 09:52
来源于:腾讯娱乐

近日,随着鹿晗和娜扎等主演的《择天记》热映,围绕演员容貌的讨论便又一次被推上了高峰。鹿晗作为人气男星,针对他相貌的评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男性影评人截了一系列《择天记》中鹿晗在木盆里沐浴的图,发微博道:“这也是男人?”

这恰是很有趣的一幕戏。近些年影视圈流行购买女性向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有时候观众会看到雍正在几个同时热播的清穿宫斗爱情剧里赶场,和不同的女主角立下山盟海誓。虽然这类古装戏以女主角的成长与感情经历为线索,但切换到沐浴场景的时候,沐浴的主体总是长发雪肤、花瓣里露着香肩的女主角,依旧遵从着男性(男主角)视角的凝视方式,女主角是欲望的承载体。而《择天记》虽然是男主角成长为中心的大男主电视剧,但目前已有的两次沐浴场景却不是以男性凝视女性的方式呈现,而是让鹿晗作为沐浴主体,成为被观看者。这种“反传统”的设置,也自然引来了两种声音:部分男性对鹿晗容貌及男子气概的质疑和蔑视,以及女性观众对鹿晗容貌的赞美和由此产生的保护欲。

对鹿晗及类似的花样美少年的男性气概的质疑之声早已不新鲜。“这也是男人”、“这种娘炮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他这是反串吧”的观点里,传达出说话者一方面否认了精致秀气外表的男性身为男人的资格,一方面通过批判其他“不够格”的男人来彰显自己的男子气概,认为自己有足够资格能够评价“谁才是真男人”。

于此同时,对于“谁才是真女性”的声音也在不断出现。2005年李宇春在“超级女声”的超高人气,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她外表的恶毒嘲笑。“春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信春哥得永生”的标语以及各种恶搞图片曾经广泛流行于网络。随着李宇春参加各类活动,“人妖”等嘲讽也从未消失。外表不符合传统女性气质和男性气概的人,都收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攻击,而这种攻击主要来自男性。

对“谁才是男人/女人”性别定义的争夺,体现了一种男性危机感的攀升。2013年,潮汕网报道提出观点,“从小男孩子就被包围在母亲、祖母的怀抱,从幼儿园直至高中,则一直由女教师教,独立生活能力差,性格软弱,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2016年,上海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材,来“培养男孩阳刚之气”。2016年3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开设“男子汉班”,来对抗流行的“小鲜肉”和“花美男”风气。中新网报道称,“80、90后家庭里,妈妈扮演主要教育角色,男孩受到更多女性化影响”。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为什么这些被母亲和女教师玷污的男孩子,似乎从来都没有接受来自爸爸的男子汉教育,但这种观点的流行却并非中国独有。在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男子气概”的概念也经历了巨大的争议和变化。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与同时期的男性学者迈克尔·坎莫尔和迈克尔·考夫曼,都就“男性气概受到了各种错误影响,遭受了来自内部存在感的危机”进行了讨论。布莱指责美国女性让美国的男孩子们女性化,而其他两位则认为美国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太多错误的男性范例。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点,男性的身躯并不天然让一个人“性别为男”,性别是基于一系列机制、观念、日常实践等对个人身体作出的“我是谁”、“我是何种性别”的理解。

不管男性们和持有传统性别印象的人们愿不愿意接受鹿晗和李宇春式明星的流行,他们都要面临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拥抱更加多元化的性别形象,更多的女性和男性开始跳出传统的性别印象,探索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2016年,李宇春身着一袭来自Julien Fournié的深V黑色长裙,获得无数称赞。同年,纪梵希为她打造了专属限量版球鞋,也是品牌历史上的第一次。而鹿晗粉丝团的强大力量,也与鹿晗的成长互相推动, 让他一次次获得更大的名气。国际品牌和市场,都越来越认可这些明星形象的价值。

然而,在这样活跃的性别定义之争带来的自由错觉下,也许正有更大的不自由藏在其中。宫斗剧里对权力的渴望,霸道总裁剧对两性不平等的默许,古装剧里对规则秩序的拥护,都输出了一种更为隐晦而宽泛的“不争”。我们也许要警惕的是在这个流量为王、“宅男女神”与“小鲜肉”层出不乏的年代,男性与女性乐此不疲地彼此物化,忘记现实的模样,直到娱乐至死吧。

相关阅读